以现行的能效比等级来论。一级COP=3.6。二级COP=3.4。三级COP=3.2。以此基础计算,假设是正1匹2500W制冷量的空调机,耗电功率大致如下:正1匹一级耗电=(2500/3.6)=695W,二级耗电=(2500/3.4)=735W。三级耗电=(2500/3.2)=781W。
此外,同样的配置,一级能效的空调价格会更贵,由此可以知道的是,一级能效和二级能效的空调的主要差别就是它们的能耗比和价格,一级能效空调价格更高,但是对于电的能量利用率更高,在同样的输出情况下排放的热量和二氧化碳更少。
:空调效能等级即空调的能效比,额定制冷量与额定功耗的比值。通俗地说,消耗同样多的电所产生的冷气有多少,是衡量空调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任何一个物品都有它的好坏之分,而作为 家电 方面,能效就是家电重要的考核之一,耗能低的更加节能,所以在能效上就表现的越好。
空调能效比目前在国内所卖的空调中都会标有“中国能效标识”(CHINA ENERGY LABEL)字样的彩色标签,为蓝白背景的彩色标识,分为1、2、3共3个等级,等级1表示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节电,即耗能最低;等级2表示产品会比较节电。
等级3表示产品的能源效率为我国市场的平均水平。我们在选购空调的时候,也并不是能效比越高就会越省钱;空调的能效比越高就越省电。这点确实毋庸置疑,可是对于一般家庭来讲不一定就会达到省钱的目的。
空调能效等级是指空调的能源效率等级,通常用于比较不同型号和品牌空调的能源效率。能效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能效等级越高,就说明空调在运行时所消耗的能源越少,能效也就越高。
空调的能效等级通常在它的产品说明书或宣传册中标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不同空调能效等级:
1.能效比(EER)
空调能效比是指空调在额定工况下的冷却量与耗电量的比值。能效比越高,表示空调在单位电能的消耗下可以提供更多的冷量,也就是提高了制冷效率。
2. 热泵系数(COP)
热泵系数是指空调在加热时,所提供的热量与耗电量的比值。COP越高,表示空调在单位电能的消耗下可提供更多的热量,也就是提高了制热效率。
3. 额定输入功率(W)和制冷量(Btu/h)
空调的额定输入功率和制冷量都是可以用来比较其能效等级的参数。额定输入功率越低,制冷量越大,能效等级也就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对空调能效等级的标识标准可能不同,如在美国常用的能耗标识制度是SEER,而在中国则采用的是能效等级标识制度。在选择购买空调时,最好参考所在国家的标准,并选择符合环保要求和经济实用的能效等级的空调。
空调的能效,一般就是空调额定制冷量与额定功率的比值即EER(COP在这里就不跟大家分析了);例如空调的额定制冷量是5200W,额定功率是1500W,那么能效比就是5200W/1500W=3.47;
参考:家里的空调就是活动时7.5折入手的 点击抢..购 机会不容错过
空调的能效比越大也就会越省电,当然省电就是省钱了;我们国家的空调现在都贴有能效标识,分为1、2、3共三级,其中1级能效比最高,3级能效比最低;1级能效现在是国内最先进的水平,当然也是最节电了,2级能效属于先进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节电,3级能效是现在市场普遍水平,也是最不节电的;我们再来看看空调的能效1、2、3级是如何划分的:1级能效的能效比是大于等于3.6,2级能效的能效比是大于等于3.4小于3.6,3级能效的能效比是大于等于3.2。
我们也是以制冷量3000W为例,1级能效的定频空调制冷量3000W时的耗电量约每小时0.83度; 3级能效的定频空调制冷量3000E时的耗电量约是每小时1度;那么每天按照空调的使用时间10个小时来计算的话,每天3级能效比1级能效的空调多用的电量就是10×0.17=1.7度;我们夏天按照4个月开空调的时间来计算,那么一个夏天3级能效比1级能效的空调多用的电量就是1.7×4×30=204度;如果按照标准电价0.5元/度来算的话,那么每年3级能效比1级能效的空调多用的电费就是204×0.5=102元;另外,如果这台空调可以使用10年,那么总共就可以节约的费用就是102元×10=1020元。
购买空调并不是能效越高越好,虽然能效越高越省电,但是我们购买空调还是要看空调的性价比;打个比方,购买同样匹数的空调,如果1级能效的空调比3级能效的空调贵了2000元,远远大于空调使用寿命之内可以节省的电费,我们就没有必要再买1级能效的空调了;所以,购买空调首先要看性价比,说白了就是我们能买的起并且能起到作用,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空调,这是原则。
对于目前在售的家用空调来说,一级能效理论上最省电,而三级能效最耗电。从空调目前现行的能效等级限定值标准规定的数值来看,理论上一级能效的空调能比三级能效的空调节电10%以上。
目前,空调的能效比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产品是最好的,也是最节能的。能效比3.4以上的都属于1级产品,3.2-3.4的属于2级,3.0-3.2的属于3级,2.8-3.0的属于4级,2.6-2.8的属于5级。
空调制冷能效EER=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
空调制热能效COP=制热量÷制热消耗功率
(1)EER是空调器的制冷性能系数,也称能效比,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冷量。
(2)COP是制冷(热)循环中产生的制冷(热)量与制冷(热)所耗电功率之比,分为制冷和制热时的COP,制冷时的性能系数也称EER。
(3)数学表达式为:EER=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 COP=制热量/制热消耗功率
(4)EER和COP越高,空调器能耗越小,性能比越高。
根据2012年5月25日,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气调节器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财建[2012]260号),家用空调从6月1日起进行一年的节能补贴推广,2级及以上能效等级的定速与变频空调,最高可补贴400元。
空调国家标准
目前国内销售的空调都有“中国能效标识”(CHINA ENERGY LABEL)字样的彩色标签,为蓝白背景的彩色标识,分为1、2、3共3个等级,等级1表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节电,即耗能最低;等级2表示比较节电;等级3表示产品的能源效率为我国市场的平均水平(旧能效等级分为1-5级分别代表不同的能效等级)。
2005年,国家颁布了空调产品能效比的标准,将普通定速空调的能效比分为了5个等级。2010年6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新《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标准,将原有空调能效的5个等级提升为3个等级。具体对比如下:
来源:百度百科-空调能效比
不管是冰箱还是空调还是其他一些家电大家都可以在产品表面看到能效等级的标示,到底这个能效标识到底是什么意思的?一级、二级、三级能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大多数人可能有些了解,小编今天主要是对空调能效比的知识和特点分析,使顾客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进行选择。
一,空调能效等级概念
空调能效图空调能效等级,也称为空调能效比,是所谓的空调制冷能效比(EER),是额定功率消耗与额定制冷量的比较,此外,供暖和制冷家用空调还包括供暖能源效率比(COP)的概念是指额定供暖能力与额定功率之比。但是,就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空调使用习惯而言,空调采暖只是冬季的一种辅助采暖方式,其主要功能仍然是夏季降温,因此我们通常将空调能效通常称为指制冷能效比EER,国家标准也用作描述能效水平的依据。一般来说,空调的能效与消耗的电能相同。提供多少空调/暖气,空调效率越高,能源效率越高;因此,空调能效是衡量空调性能的重要参数。
1,EER是空调的制冷性能系数,也称为能量效率比,它表示空调的单位功率制冷量。
2,COP是空调的热系数,表示空调的单位功率。
3,数学表达式为:EER=制冷量/制冷功率消耗COP=加热/加热功率消耗
4,EER和COP越高,空调的能耗越小,性能比也越高。
例如:空调的能效比=制冷量÷制冷功率
例如,一个2(制冷量为5000瓦)的空调,制冷功率为2000瓦,其能效比=5000÷2000=2.5。
另外2台制冷能力为5,000瓦的空调,其制冷功率为1800瓦,能效比为5000÷1800=2.8。
当能效比为2.8时,空调消耗的功率为1000瓦,可以在室内移动2800瓦的热量。
当以2.5的能量效率比进行空调和制冷时,将消耗1000瓦的电能,并且室内的2500瓦热量可以转移到室外。
可以看出,能效比为2.5的空调比能效比为2.8的空调更节能。
二,空调能效比等级
空调能效图空调能效当前以“中国能源效率标签”(CHINAENERGYLABEL)颜色标签标记,该颜色标签是蓝色和白色背景上的颜色标签,分为1、2、3、4、5级。
级别1表示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耗最低;
级别2表示产品更节能;
级别3表示产品的能源效率是中国市场的平均水平;
级别4表示产品的能效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级别5是产品市场准入指标,低于此级别的产品不允许生产和销售;
可以看出,相同数量(制冷量)的空调能效比一级节能级别的能效水平更高的能源效率。
三,如何根据能效选择空调
空调当我们购买空调时,并不是能效比越高,就可以节省更多的钱;空调的能效比越高,节省的能源就越多。这的确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不一定能达到省钱的目的。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空调能效比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都可以装修出自己所期望的装修效果,。